由於印尼經濟不斷增長,對燃油的需求量也跟著增長。目前印尼每天需要130萬桶燃油,但每天只能生產90萬桶燃油,因此每天必須進口約40萬桶燃油。估計10年後印尼每天的燃油需求量將達200萬桶。
印尼政府希望每年有7%的經濟成長,但又要限制燃油的用量,基本上限制燃油與經濟增長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印尼政府多次計畫調漲燃油價格,但都胎死腹中,未能實行。除了民眾反對與輿論不支持外,另一主要原因即不願因此阻礙了經濟成長。
印尼燃油的供應操縱在國油(Pertamina)手中,而國油是百分之百的國營企業,國油必須對印尼的燃油供需負起完全責任,設法滿足民眾對燃油的需求,而不是設法限制民眾使用燃油。
目前印尼國油是透過仲介商購買燃油,仲介商除了賺取一定的利潤外,也操縱燃油的價格。既然燃油是民生必需品,是民生不能缺乏的重要物資,且所需數量龐大,燃油的供應應該由印尼政府掌控。印尼政府每天採購燃油的經費達1兆盾,或每年350億美元。
印尼政府為了節省經費,應該興建煉油廠,可惜12年來印尼的煉油設備沒有增加,保持在每日110萬桶水準。與其他亞洲國家比較,印尼在煉油設備上落後許多。自2000年至2010年中國的煉油量增加470萬桶,印度增加了150萬桶,臺灣增加了46萬5千桶,泰國增加了35萬4千桶,韓國增加了11萬4千桶。而印尼10年來只增加3萬1千桶。
雖然煉油廠的利潤比不上原油礦,但因為煉油廠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中國等亞洲國家都紛紛興建煉油廠。有自己的煉油廠除了可提供就業機會外,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有多重的正面作用。
印尼已知的原油潛藏量約有500億桶至800億桶,天然氣的潛藏量約有350兆立方英尺。目前印尼每年生產原油約39億桶,約還可生產12年。印尼的油氣法令對開採新的油田不利,故多年來一直沒有發現新的油田,已有的煉油設備已老舊。
根據2011年加拿大弗雷澤研究所的報告指出,印尼的煉油設備在145個國家中排名第114,在亞洲國中排名最低,比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或菲律賓更差。
目前有望提高印尼原油產量的是油氣法令生效前發現的直布(Cepu)油田。另一增加印尼原油產量的方法是購買外國油田及煉油廠,保證印尼對燃油的需求,不要因為缺油而影響經濟成長。
印尼政府開發新油田及興建煉油廠已刻不容緩,興建一個每日生產40萬桶的燃油的煉油廠,約需80至90億美元及5至6年時間,回本時間約需10至15年。如此大的投資及長時間的回本,需要政府的參與或保證,否則很難找到願意投資的資本家,或為了國家的戰略利益由政府投資。
因為原油價格不斷升高,煉油廠的利潤不斷減少,世界大煉油廠如BP、ExxonMobil、Chevron開始減少煉油活動。但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則不斷增加煉油設備。煉油設備應被列為國家基礎設施,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才能發展經濟,引進外國投資,創造就業機會,達成政府所設定經濟增長的指標。
亞洲各國增加的煉油量(每日萬桶)
2000年 | 2010年 | 增加量 | 增長率 | |
中國 | 540.7 | 1012.1 | 471.4 | 87.00% |
印度 | 221.9 | 370.3 | 148.4 | 67.00% |
台灣 | 73.2 | 119.7 | 46.5 | 64.00% |
泰國 | 89.9 | 125.3 | 35.4 | 40.00% |
韓國 | 259.8 | 271.2 | 11.4 | 5.00% |
新加坡 | 125.5 | 138.5 | 13 | 10.00% |
印尼 | 112.7 | 115.8 | 3.1 | 0.30% |
2011年統計機構資料
摘自 印尼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