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導致訂單減少,印尼在2008年可能達不到紡織工業及其產品(TPT)出口額110億美元的指標。印尼紡織業協會(API)副主席Ade Sudrajat在今(2008)年10月23日在雅加達舉行“印尼-韓國紡織和服裝工業論壇”中表示:“今年紡織產品總出口額比去年更高,但今年最多僅能達到106億美元,不會達到110億美元的指標。”他表示,2007年我國紡織產品總出口額103億美元,今年預測僅提高成為106億美元,因為訂單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下 降。在2009年初的紡織產品訂單已下降,因此印尼紡織業協會不可能期望明年紡織產品出口額會提高。該協會僅希望今年出口額至少能接近指標。副主席Ade Sudrajat說,現今發生的危機與1998年不相同,因為今年受到影響的是實業部門。有鑒於此,企業家都必須準備應付各種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訂單下降是作為金融危機影響的結果,使紡織工業企業家不得已採取的最壞步驟是遣散勞工,或終止勞動關係。副主席Ade Sudrajat預測,紡織工業10%職員可能被遣散。
副主席Ade Sudrajat進一步透露說,韓國13個新投資者準備在國內成衣工業部門進行投資,有能力吸收2萬5,000名新勞動力。他說:“他們計畫開設成衣廠,僱用2萬5,000名勞動力。該韓國投資者由13家公司組成,今年落實投資承諾的有4家公司,已吸收8,000名勞動力。”可惜進一步不願透露上述韓國投資者付出的投資金。他僅聲稱,韓國投資者在印尼成衣工業發放的投資金,比其他國家投資者更高。2007年與韓國在紡織工業進行的貿易中,印尼部份擁有4億美元的盈餘。韓國今年1月份至6月份在紡織工業的投資達4億8,900萬美元。韓國投資者評價印尼投資氣氛已改善,並已在蘇橫和蘇甲巫眉準備用以興建工廠的土地。他們把合作關係著重於技術轉讓問題,尤其是在上游部門。印尼紡織業協會希望地方政府頒佈的政策有助於支撐新投資者。與此同時,印尼紡織業協會執行秘書Ernovian G. Ismy說,印尼和韓國在紡織工業論壇期望能招攬新投資,並有能力推動印尼到韓國的出口提高10%。
他說:“這是提高印尼紡織品出口的努力,同時試探上流社會的非傳統市場。”從事紡織工業的60家韓國公司產品出售到韓國市場,原料工廠設在印尼。韓國紡織產品公司在機械方面的投資,迄今已達1,200億美元。
一直以來,印尼出口到歐洲的紡織產品站總出口量的16%、到美國36%,以及東盟國家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