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貿易部國際貿易合作總司長Gusmardi Bustami表示,「東協與印度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結束談判,並預定於本(2008)年12月簽署。上述協定將會使印尼出口獲利,因為印度已承諾削減棕櫚油之進口關稅,而印尼是全球棕櫚原油(crude palm oil / CPO)最大生產國。印度之棕櫚原油進口關稅將從80%逐年調降,至2018年降至37.5%,精煉棕櫚油(refined palm oil / RPO)進口關稅將從80%逐年調降,至2018年前降至45%。
Gusmardi Bustam總司長表示,印度是印尼棕櫚原油之最大出口市場,因此上述關稅調降措施對印尼而言是一大利多消息。2007年印尼與印度雙邊貿易總額為65億5,000萬美元,比2006年之48億美元,增加36%。
除了棕櫚原油及精煉棕櫚油外,印度亦將調降現有進口關稅率超過100%之咖啡、紅茶及胡椒粉等關稅,至2018年前分別調降至45%、45%及50%。另印度亦將取消原油進口關稅,汶萊將因此獲利。
雖然Gusmardi Bustam總司長不願透露將對印度開放之產業為何,但表示印度將可從印尼汽車及紡織業獲利。「東協與印度自由貿易協定」將自2009年7月1日 生效,屆時在東協會員國與印度間既有之489類產品關稅將取消或調降。上述關稅類分為一般(normal)、敏感性(sensitive)、特別產品(special products)及高敏感性(highly sensitive)等四類,每一類都再細分產品細目資料。
除了柬埔寨、緬甸、寮國及越南等四國外,其餘東協各會員國都必須遵守「東協與印度自由貿易協定」,同意在2012年取消80%之一般產品進口關稅,亦均同意在2018年前,調降10%敏感性產品5%進口關稅及取消4%全部產品4%進口關稅,高敏感性產品在2018年前最高調降至50%進口關稅。上述柬埔寨、緬甸、寮國及越南等四國在一般產品有5年之緩衡期、敏感性產品有2年緩衡期、其他產品有3年緩衡期及高敏感性產品則不調降進口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