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語中的R是大舌顫音,即舌尖顫動。因為漢語中沒有這樣的發音,所以大多數中國人學習印尼語時會覺得顫音是一個難點。


顫音發音的方法理論上很簡單,將舌頭平伸放鬆,由喉嚨連續吐氣,舌尖受到氣流的波動自然顫動,發聲,即是顫音。


練習舌尖顫音的時候,可以將舌尖輕輕向上捲起,不要使勁上捲,輕輕上捲。略為接觸硬齶前部,繼續保持放鬆的狀態。這時,吐氣,用連續的呼出氣流吹動它,讓舌尖振動起來。學會吹動舌尖以後,再學習同時讓聲帶振動。開始學習的時候寧可讓舌尖多顫動一段時間。實際語言裏可能只要顫動一下就夠了。


可以設想,在大風中空氣很快流過高高煙囪的兩側,煙囪也會擺動起來。因為是使用氣流吹動的,所以說是伯努利效應的結果。那種運動方式的原理,是跟閃音不一樣的。舌尖閃音要靠人用神經指揮肌肉去讓舌尖運動。


伯努利效應使飛機機翼產生升力,可以飛上天。或者說,機翼上表面的流線型比下表面的流線型長,飛機前進的時候,空氣流過上表面比流過下表面快,於是氣流壓向機翼上表面的負壓力大於下表面的負壓力,飛機就獲得了上升的力量。兩條船挨得太近會相向靠近或碰撞,也是那種負壓力作用的結果。


聲帶所以能夠振顫,主要是伯努利效應和彈性力的結果,不是神經脈衝指揮的。所以不要試圖主動的擺動舌尖發聲,那是不可能的,必須用氣流帶動舌尖振動。


練習顫音時,有幾個方法,均是印尼語學習者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僅供參考。


1、在顫音前添加一個輔音,例如ter。通過輔音的發聲,帶動顫音的發生。在體會到舌尖顫動的感覺後,逐漸把輔音去掉,剩下的即是顫音。


2、音節末尾的顫音比較難發,根據個人情況可以隨意增加一個母音,之後再把該母音弱化。


3、早晨漱口的時候含著水發聲,在水流的作用下顫動,原理和氣流顫動是一樣的。


4、為了保持放鬆的感覺,可以躺在床上,讓身體平躺放鬆,然後練習放聲。


5、大多數人都可以發出顫音,所以不要懷疑自己發不出來。我認識的人當中最長的練了半年就可以發出顫音,區別只是有的人發的清晰,有的人發的含糊。


6、即使發不出顫音,也不影響學習印尼語,印尼人也有天生發不出顫音的人。如果發不出顫音,在音節中將R替換為L。基本不影響實際中的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kok Indones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