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量居全球之首
據印尼棕櫚油生產者協會統計,2007年印尼棕櫚園面積為640萬公頃,其粗製棕櫚油(Crude Palm Oil, CPO)產量達1,720萬公噸,居全球首位,其中310萬公噸供加工為精煉棕櫚油,130萬公噸供生產生質柴油,100萬公噸提煉為油脂化學品,另100萬公噸為其他加工用,其餘供出口,以中國及印度為主要出口市場,約佔出口量之60%;相較於印尼,2007年馬來西亞之棕櫚油產量約為1,582萬公噸,僅次於印尼,居全球第二位。
二、價格高漲,為印尼重要出口產品
近2年來棕櫚油國際價格迅速上漲,由2006年3月每公噸為347美元,2007年3月上漲至520美元,年漲幅達49.9%;2008年3月再上漲至1,099美元,年漲幅更達111.3%。受到產量增加及價格高漲之影響,依據印尼海關出口統計,2007年棕櫚油及相關產品出口額約為80億美元,為印尼僅次於天然氣之第二主要出口產品,超過煤炭及天然橡膠等傳統出口產品之金額。(雖然石油原油出口額高於棕櫚油,但印尼原油產量已不敷需求,原油出口於外國加工提煉後再進口回印尼)。
三、推動下游產業發展以提高出口附加價值
國際價格之上漲亦提高印尼國內食用油之價格,迫使政府必須對低收入家庭提供補助,印尼政府並於本(2008)年2月起依財政部長第9/PMK.011/2008號規定,對粗製棕櫚油課征出口稅,若鹿特丹市粗製棕櫚油價格每公噸達850美元,將課征出口稅10%;若平均達1,100美元,出口稅提高到15%;若平均達1,200美元,將提高到20%;若每公噸平均達1,300美元,將再提高到25%。而經初步加工為粗製甘油脂(crude stearin)成品,出口稅低於粗製棕櫚油出口稅2%;經進一步加工為精煉甘油【RBD(refined, bleached, and deodorized)stearin】成品,出口稅低於粗製棕櫚油出口稅4%,其目的在鼓勵業者於國內加工精煉,推動下游產業發展,俾提高產品出口附加價值,並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將所產棕櫚油優先供應國內食用油市場。
基於上項考量,印尼政府計畫於蘇門答臘Dumai區設立棕櫚油下游產品加工工業區,亦考慮於加里曼丹及巴布亞省開發類似工業區,並籲請業者繼續開發棕櫚種植園區。
四、基礎建設不足及環保問題仍待克服
目前印尼棕櫚油產業仍受基礎建設、道路及儲存設施不足等問題所限制,目前全國僅3港口具出口棕櫚油之設施,必須增闢其他出口港,而高運輸成本等問題亦待政府協助解決。
此外種植棕櫚樹所造成之森林濫墾、對物種多樣化影響、以及煤泥地燃燒等環保問題亦待政府採取嚴格措施予以克服。
五、需求量日增,具成長潛力
2007年歐洲棕櫚油消費量為491萬公噸,中東地區消費量為566萬公噸,亞洲為1,295萬公噸,澳洲為139萬公噸,非洲為449萬公噸,美洲為276萬公噸,全球平均人均需求量為23.03公斤。由於人口繼續成長、石油缺乏及生質能源需求等因素,預計全球對棕櫚油之需求仍將繼續成長。
印尼可供種植棕櫚樹之土地面積達970萬公頃,尚有大量土地可擴大種植,政府將持續開放外資投資棕櫚種植業,國內投資、國營企業、及至一般民眾均可從事棕櫚種植,惟外國投資者必須遵循提供20%土地予當地居民從事林園種植之規定。此外,政府並將提供技術及資金,繼續開發新棕櫚園及將舊有棕櫚園重新種植,以提高棕櫚油產量,預估2008年產量將增加至1,880萬公噸,為全球最具成長潛力之國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