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幅員遼闊,天然資源豐富,以全球人口數排名第五的印尼,人力資源充沛,理應能成為投資的樂土,吸引國外投資者蜂擁而至在印尼投資創業發展。實際上卻非如此,很多外來投資者表示有興趣,有意在印尼投資發展,但可惜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形式表面的紙上談兵,而真正落實投資的仍在少數,其原因無他,在投資路上仍有重重障礙,使投資者左顧右盼之後,放棄投資意願,拔腳離開印尼,選擇其他的投資樂土。
而國際對印尼投資環境的評價仍然低,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機構視察研討結果,印尼在良好創業投資環境評比排行榜上,敬陪末座。
更加令人擔心的是,印尼投資競爭力還低於曾經受多年種族武裝衝突,紛爭不斷的非洲國家魯安達,根據2010年創業商業機構視察,印尼投資評比升級,由129級升到122級,但是魯安達進展迅速,由第143級躍升到第67級。
而鄰國的東南亞國家仍能保持其優勢地位,新加坡尤其是一枝獨秀,高居榜首,泰國位居第12,馬來西亞位於23,越南93,汶萊96,印尼只比菲律賓略勝一籌,菲律賓144、印尼143,而柬埔寨位於第167級,難怪印尼投資發展步履蹣跚,並仍在原地踏步。
其實,自從2005年以來,印尼政府就不斷努力進行招商引資的活動,除了不辭辛勞,路途遙遠迢迢到國外進行投資促銷巡迴宣傳之外,印尼國內也舉辦大規模的投資洽談會和最高層次的對外開放策略研討會,進行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以創造有吸引力的更加良好有利的投資創業環境,但是雷聲大、雨點小,投資者還是沒來。
印尼投資統籌機構(BKPM)資料顯示,到2009年10月,真正落實的外資投資工程只有30%,並和去年同期相比,有28%的降幅。幸好有印尼國內投資的大力支撐,和去年同比,印尼國內投資有104%的升幅,業績亮眼。
其實,印尼正需要數十兆印尼盾的新投資,加速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的70%資金仍依賴國內外投資的支撐,以能達成明年國內經濟成長率7%的指標。
說起經濟成長率和創造就業機會,降低貧窮和失業人口,兩者之間,關係簡單和明瞭,經濟成長率和新投資加入,商業、服務業市場,以推動民間經濟進一步提高互相關聯。新投資加入,將造成許多新就業機會。收容更多的勞動力,失業、貧窮人口就會相對減少,國民有工作做、有收入,進一步提高國民消費,購物的能力,刺激市場景氣上揚,這樣循環下去,國民經濟便能相對成長。
但是,新投資為什麼沒有來?追根究底,原來是地方政府條例(Perda)對投資者綁手綁腳,變成投資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地方自治政府增加許多地方條例,規章制度繁文縟節,曠日費時和條例重疊令投資者不勝其煩,並為增加“純地方收入”巧立名目,向投資者亂收費的現象很普遍,也是吸引外資不力的因素之一。
印尼投資問題就如多病纏身、病入膏肓的癡人一樣,需要增加不同的藥品,藥方對症下藥,以便能藥到病除,恢復強身,投資風才能捲土重來。
印尼政府要在三大方面:即稅務,勞工和法律制度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不只停留在紙上談兵,就有利於投資環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