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變性人與同性戀時常被歸為一類,人們會認為他們是精神扭曲,追求一種變態生活的特殊人群。印尼是一個穆斯林國家,然而變性人在生活中卻是隨處可見,她(他)們是出入燈紅酒綠的妓女,是受人尊崇的牧師,也可能是美容院的性感職員,甚至當地居民還認為變性人的出現將給自己帶來好運。無論變性人從事著何種職業,在印尼都將受到尊敬,而同性戀者卻未得到印尼社會的認可。
儘管四分之三變性人靠性交易為生,卻仍得到社會認可和尊敬。今年26歲的雷斯蒂·克利斯蒂安身材苗條,“她”穿著一件緊身連衣裙,讓自己的性感雙乳曲線畢露。克利斯蒂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對於目前變性人生活狀況十分滿意,這讓我擺脫了童年時的夢魘。當自己還是一個小男孩時,自己的軍人父親時常對我拳腳相加,這種痛苦的回憶時常讓自己半夜驚醒。然而,善良的母親卻用慈祥的母愛溫暖了自己的童年,母親時常背著父親教我跳舞,她那和藹可親的容貌和寬容一切的母愛,讓我今生難以忘記,這也是正是我成為變性人的初衷。”類似克利斯蒂安童年經歷的變性人在印尼並不是特例,他們被人們稱為“Waria(或Bencong或banci)”,Waria這個字=Wanita(女性)+Pria(男性),它的意思就是變性人或跨性人。Waria通常都是在成年之後,改變自己的性別從而實現自己從小夢想的“性別補償”。
雅加達主持每年度同性戀電影節的主管約翰·巴達魯說,“儘管印尼是一個傳統保守的穆斯林國家,但是變性人卻在印尼有著特殊的地位,印尼人對變性人和同性戀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和觀點。”他還指出,變性人能夠得到印尼文化和社會各界的認可,是由於他們能夠毫不隱瞞地出現在公眾場所,而同性戀卻不能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同性戀只能進行秘密聚會尋求志同道合的性伴侶。巴達魯表示,許多變性人都來自印尼貧窮的社會底層,他們成為變性人之後也肩負著養家糊口的重擔,這一點是身邊鄰居所共識的,變性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體諒。
一位資深研究變性人文化的印尼文化學者認為,雅加達至少居住著2000名變性人,其中四分之三靠從事性交易謀生。變性人在生活中很容易與同性戀區別開來,變性人表現得更加自信一些,他們得到了印尼社會的認可,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
變性宗教牧師“非男非女”,被視為天界與凡界的調停者。印尼波諾羅科地區東部爪哇島至今仍流傳著傳統的舞蹈“Reog”,這種舞蹈表現的是男性可以從女性得到神奇的力量,而跳這種舞蹈的通常都是一些異性模仿者或是變性人。在印尼中部的蘇拉維西島,有一種宗教組織名為“Bugis”,他們仍信奉著伊斯蘭教,但也參雜了許多印尼古代宗教文化在內,該組織的牧師Bugis是變性人或是兩性人,他們得到當地居民的尊崇,被視為神的使者。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克裏斯琴·佩爾拉斯多年研究Bugis文化,他描述Bugis是被居民視為具有神力的牧師,他們信奉著伊斯蘭教,但是他們的身體卻帶著女性特徵。佩爾拉斯說,“Bugis是印尼古宗教文化的守衛者,在古代神話中,像Bugis這樣的變性人是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他是凡界和天界之間的調停者,也是神的使者。”Bugis被傳說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印尼居民也持有畏懼和敬重的心理,因此,在舉行婚禮等儀式上也時常出現受人尊崇的Bugis,他的出現可以為新婚夫妻帶來幸福美滿。
記錄印尼變性人生活長達6年的法國攝影師伊莉莎白·卡裏什奧聲稱,變性人與同性戀在印尼的社會地位相差懸殊,許多印尼人都將變性人的到場視為護身符,在蘇拉維西島和泗水東部爪哇島的漁民出海時,都會在船上同行一位變性人水手,這樣他們才會認為航海會逢凶化吉、化險為夷。卡裏什奧解釋說,“在泗水港灣的每一條船上都會有一位原變性人,他具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他即使一位男子但同時也具備著女性特徵。依照當地傳統文化,他們將為同行者帶來好運。印尼男子成為變性人之後是不會被人認為是同性戀,現代觀念中的同性戀文化則與印尼傳統文化產生抵觸。”
印尼變性人普遍靠低品質荷爾蒙激素改變性特徵,接受正規醫療變性手術的印尼人並不多,他們沒有錢去新加坡或泰國進行變性手術,他們通常只能每天靠低品質荷爾蒙激素和矽樹脂灌輸隆胸,從而表現出女性特徵。據瞭解,多西·加馬拉米是印尼第一位成功進行變性手術出現在公眾媒體的變性人,現在加馬拉米是一位有名的歌星,每週都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深受印尼觀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