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印尼勞工和移民墾殖部資料顯示,印尼本(2009)年第3季被裁員的人數達6萬6,334人,較上一季的5萬4,466人增加1萬1,868人,工業化衰頹和出口市場的降低為裁員人數增加的主要原因。
經濟危機影響企業效率,除了裁員外,數家企業也把職工閒置家裡,至本年第3季被閒置家裡的職工達2萬7,560人,較第2季的2萬4,580人多。印尼勞工和移民墾殖部勞工社會保險(Jamsostek)和工業關係輔導局局長Myra M Hanartani表示,裁員人數最多的是加工業,但在服務、貿易、礦業等部門亦有。渠表示,裁員現象平均發生於全國所有省區,主要為南蘇門答臘、西蘇門答臘、廖內、占碑、萌姑露、萬丹、西爪哇、中爪哇、東爪哇、雅加達專區、西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東加里曼丹、東南蘇拉威西、北馬露姑、日惹特區和巴布亞。
印尼工商總會貿易、分配和後勤副總主席Benny Soetrisno表示,裁員人數持續增加,乃因至今尚未平息的全球危機累積的壓力和國內民眾購買力疲軟的緣故。為提高企業競爭能力,迫不得以採取裁員措施,如此企業將能減少固定費用,提高其工作能力及管理系統和生產機器技術。另一方面,裁員措施為財政競爭力缺乏,如清盤和國內高的貸款利息,以及基礎設施費用的浪費。競爭力弱的企業易發生裁員現象。密集型勞動力的製造業還未全部復甦。
預測本年紡織工業出口僅達97億美元,較去(2008)年落實的108億美元下降11.3%,紡織工業是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勞動力達160萬人。如果政府和私企不共同尋找解決辦法,工業衰頹情況將更加嚴重。一些經濟觀察家要求政府關注實業部門,來吸收勞動力,只有透過發揮工業和提高投資來推動經濟,才能解決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