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相關資料,今(2008)年印尼經濟發展相關指標如下:
1) 經濟成長目標為6.4%(原訂定6.8%,2月15日 修降目標);2009年目標為7%。
2) 工業預估成長7.43%。
3) 農業總產值目標設定為211.1兆印尼盾(約222億美元)。
4) 通貨膨脹為6.5%左右,2009年為4.5%,2010年降至4%。
5) 經濟統籌部部長於2月27日 表示未來兩、三年利率可能會維持在目前8%的水準。印尼盾(Rupiah)則在1美元兌換9,100印尼盾水準左右。
6) 出口目標增加14.5%,在出口產品方面,印尼將積極輔導紡織品、鞋類製品、電子產品、汽機車零件、家具、蝦、咖啡、可可、橡膠等產品的出口。在出口市場方面,中東國家、韓國、巴西、東歐國家以及其他東協國家則為進一步拓展之市場。(IMF於2007年底時預估,中國、印度及亞洲新興國家將取代日本、美國 與西歐國家,成為2008年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7) 稅收將較2007年大幅成長26.6%,達523.85兆盾(約565.7億美元);政府稅收占GDP的14.5%,政府預算赤字改善到約占GDP的1.2%。
8) 外匯存底持續增加,約為590-620億美元之水準;政府債務為148.25億美元。
9) 2009年總統大選將至,故2008年起政府將會大幅增加公共建設支出,將可進一步活絡經濟。
10) 摩托車與汽車的銷售量可增加15%,汽車可達38萬至40萬輛,摩托車則為 485萬至520萬輛之間;零售業(不含汽車與機車之銷售業)可成長17%以上。
由於近幾年來印尼經濟成長情形良好,以及政府積極推動相關的基礎建設,例如政府提撥42兆印尼盾用於基礎建設支出,此將進一步有利於經濟成長與提昇人民收益,從而有利於房地產的活絡,故房地產商預估,2008年房地產可望有20-30%的成長。其中在平價房屋方面可能會有5-10%的增幅;中上級的房屋或可有10-20%的漲價空間。
2007年新造房屋的成交金額約320兆印尼盾(約350億美元),今年可望成長至400兆印尼盾。至於在舊屋方面,2007年成交金額約達100兆印尼盾(約110億美元),今年亦可有一定幅度的成長。另外,印尼政府已決定於今年興建1,000棟平價住宅大樓,部分工程並已發包興建,此又增添不少房地產的活絡。
印尼約有2億3,000萬人口,但在財政部登記的應納稅國民(即登記有稅籍號碼者,Tax Identification Numbers; NPWP)人數大約600萬人,不及總人口的3%,故財政部稅務總局所屬的稅務服務處處長Mr. Djoko Slamet日前表示,事實上印尼還有另外2,500萬至3,000萬國民應當納稅,並且也應當登記擁有稅籍號碼。S處長表示,印尼有如此多的國民未能依規定納稅,並不是因為登錄稅籍或繳交稅捐的手續繁瑣,而是因為國民缺少正確的認知以及不夠誠實所致。
以目前的稅法規定,凡年收入達2,500萬印尼盾(約2,700美元)的國民就應當納稅,稅率為5%。考量公平與政府稅收情形,政府於今年上半年內將訂定相關的落日法規(Sunset Policies),以使合於條件的應納稅國民能夠加入納稅體系並擁有稅籍號碼。印尼稅法明訂:年收入達2,500萬印尼盾應稅稅率為5%;2,500萬至5,000萬印尼盾應稅稅率為10%;5,000萬至1億印尼盾應稅稅率為15%;1億至2億印尼盾應稅稅率為25%;2億印尼盾以上之應稅稅率為35%。
印尼資方協會於2007年11月下旬表示,展望2008年印尼經濟情勢的發展,需考量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持續飆漲的石油價格,二是因應2009年總統大選,部分政策或因選舉考量而遭扭曲,各黨派人士與政治人物的選舉活動,是否會造成印尼社會的不安,印尼社會是否安穩。印尼政府若未能掌握此兩個重大的變數,企業將會因為這些不確定的情勢而裹足不前,印尼經濟也會陷入泥沼而難有成長。
再者,美國、日本、歐洲是印尼主要的三大出口市場,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的衝擊,不但影響美國本身的經濟與金融情勢,連帶歐洲與日本也受到不良的影響。如果美國、日本、歐洲市場萎縮而減少自印尼進口,此將對2008年印尼經濟的成長來陰影。
「貪腐」仍是印尼經濟發展最大的致命傷,印尼政府近幾年來雖然大力改善此項問題,但沈痾難有立見的功效。另外,由於SBY總統主導的民主黨(PD)為一小黨,在國會只有57席(國會共550席),使得SBY總統在領導上採取妥協的低姿態,這也使得各項改革時受制肘,無法有顯著的績效,此種情形在2008年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
再者,基礎建設不足問題影響廠商經營,也令部分投資業者裹足。依據World Economic Forum於2007年最新的報告指出,印尼運輸基礎建設在131個國家中排名第91,較2006年時的第89名還要退後2名。今年3月3日 ,印尼出口商協會(GPEI)即在The Jakarta Post上披露,對大雅加達地區的出口廠商而言,由於道路設施情形不佳,致使出口業者增加10-15%的運輸成本,其中尚不包括延誤交貨期或影響裝船燈可能的相關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