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這些回教徒說「為什麼可以娶四個太太?」他們會說”當時因為穆罕默德時代,有很多很多的人戰死了,女子無家可歸,所以回教徒就收容四個女子,來解決他們整個家庭和她們孤兒的問題。”
或者是說”因為戰爭及宗教迫害, 很多穆斯林戰死沙場,穆罕默德告訴教徒:這些兄弟為了保護你們的家人及家園而死,你們可以帶他們的妻子及兒子回去照顧,但你們必須待他們如同你的妻子一樣,你的妻子吃什麼、穿什麼、有什麼,她們就吃什麼、穿什麼、有什麼。”
其實之所以實行一夫多妻是有歷史原因的,在沙漠地帶多半是遊牧民族,攜家帶眷逐水草而居;也常常為搶綠洲水源而戰爭,男人多半會有傷亡,打敗一方的女人自然成為勝利者的女奴或妻妾了,這樣女人也免於流離失所。當時那些被照顧的孤兒、寡婦真的是單純的被收留,而非有婚姻關係,演變到現在變成一個男人可娶四個太太。
真主在古蘭經中啟示,「若是你們怕對於孤女不公了,你們就娶自己所愛慕的女子;兩個兩個的,三個三個的,四個四個的。若是你們怕不能公平待遇了,就(娶)一個,或是自己身邊的,是最接近於你們而不致失去公允的。」在這個世界上,有誰敢說自己能公平對待他人?恐怕沒有。事實上,也沒有人能公平對待他人。所以,伊斯蘭的根本主張是,只娶一個妻子,還是主張一夫一妻制。
回教教義裡講的太太要娶多,財力真的要雄厚。大老婆一般是父母挑的,結婚以後才算「轉大人」。要娶第二個,要獲得大老婆的同意。要娶第三個,要獲得大老婆與二老婆的同意,要娶第四個,徵求的對象就又多了一個。要娶第五個,連真主阿拉也不會同意。
所謂「平等」對待每一位愛妻,必須遵守這星期大老婆這裡睡三晚,二老婆那裡睡四晚,下星期就換過來到大老婆那兒睡四晚、二老婆這兒睡三晚。帶二老婆到國外玩幾天,回國後,就把大老婆欠的天數補回來。男人要娶四個老婆是很辛苦的,凡事都要公平公正才行,萬一單獨送了鑽戒給小太太,其它三個太太可以上法庭控告先生偏心,屋舍、用品、衣服食物都要平分平等,沒有足夠經濟基礎的男人是沒辦法做此美夢的。
我以前曾被邀參加一個回教的婚禮,男女眷屬是分開的,觀禮時看到他們的吻頰禮,快速、熟練、但敷衍了事,覺得十分有趣,這些女眷屬們全身披掛滿了黃金飾品,多到像身上穿了黃金的盾甲一樣,原來就是因為回教習俗男人[只能]娶四個女人。若要再娶新的老婆, 就必須從原來那四個裡休掉一個。休妻不必任何理由, 只要叫她走就行了。被休的女人什麼都不能帶走,惟一可帶回娘家的就是先生給她的黃金,所以一個女人是否得寵、有面子,就是看她得到多少黃金,當時去觀禮的幾個華人女人都沒戴什麼飾品,所以那些黃金盾甲女人看他們時都會露著輕視的眼神-可能都是可憐沒人疼愛的。
回教徒很重視家庭,尤其妻子在家庭是很重要的角色,發揮了安定的力量。男女都很重視貞操,尤其女人結婚時必須是處女,而男人也以娶到處女為榮。結婚當晚男方的媽媽會為新人鋪好床,床上罩一塊白布,並且告訴兒子一些該注意的細節,第二天早上新郎的媽媽在新人起床後,會隨即進房檢查是否落紅,然後將白布清洗後在鄰居看得到的地方晒乾,等於宣示他的兒子娶到的太太是一個處女。
所有的回教徒男人都希望娶到的女人是處女,假使結婚當晚或第二天早上被發現非處女的話會很麻煩,新娘的父母會被通知到男方家理論,並且退婚由父母親帶回家,這時這個新娘會被父母打得半死,回家後鄰居知道了,會被鄙視或唾棄,甚至被丟石頭,責備沒有好好的管教好女兒。往往在無法忍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後,會舉家遷離到一個陌生、不為人所知的地方重新生活,當然在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重新生活會很艱苦,那是一種災難,很多女人受不了身心的煎熬會崩潰。
至於會不會明明是處女,但只因沒有落紅而被冤枉?答案是沒有落紅的話一切都很難解釋。也有女人因沒有落紅含冤莫白的離家出走,到另外一個國家自己奮鬥求生存的例子。當然一般女人都知道沒有落紅的下場,所以都會守身如玉,不敢有逾越的行為,處處約束自己的行動,不敢做劇烈的運動,不敢騎馬、騎腳踏車。保守風氣使然,婚前不僅不敢有逾越的行為,婚後也一樣嚴守分際。
回教徒的處女情結影響深遠,保守作風是最大的價值取向,女人習慣留在家中,較少拋頭露面,尤其是婚前的少女,幾乎是足不出戶,由於較少參加各種活動,所以顯得閉塞,早婚是普遍的現象,有的女人十五、六歲就結婚了。在街上偶而看到的女人大多穿著白色寬鬆的服裝,很像修女的打扮。幾乎見不到男女走在一起或在一起聊天嘻笑的情形,這種現象愈往偏僻的城市愈明顯。很多女人不注重身材,讓自己發福發胖,尤其經濟條件較佳的女人,往往擁有臃腫變形的體型,雖然穿著寬鬆的服裝,仍掩不住肥胖的身軀。另有一個說法,回教徒的男人認為養不胖自己的女人是一種恥辱。
女性的工作能力,許多地方並不遜於男性,女人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非男人的附屬品或財產,雖然婚姻強調的是兩性合一的完整性,但個人的主體性仍不可磨滅。回教世界無疑是處於男尊女卑的社會,女人受到諸多的限制,有如桎桔般的枷鎖框住女人,這個枷鎖未能除去的主要原因是回教的教條所致,而其中男性大沙文主義處女情結的價值觀,應屬重要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