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3年裡,印尼經濟快速成長。2011年,經濟成長6.5%。2012年至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還是保持在6%以上。但是,這個高成長率的實質意義減弱,因為經濟的快速成長背後,隱藏著痛苦和社會慢性病。
貧困和失衡成為全國普遍的問題。在最近12年中,根據印尼國家貧困線標準,貧困人口比例僅從2000年的19.1%,下降到2012年的12%。
貧困人口下降的緩慢,貧困人數和貧困比重依然偏大,反應出印尼經濟和社會失衡的嚴重性。
根據貧困線的標準,即每人平均每天開支2美元,印尼貧困人口比例,高過其他東亞國家。根據2010年的資料顯示,印尼人口中有 46.1%生活在貧困中。
印尼中央統計局的資料顯示,至2012年9月,貧困人口總數:每個月每人平均支出在貧困線下的人口達到2859萬人(占11.66%)。與2012年3月貧困人口2913萬人的數字相比,減少了54萬人(0.3%)。
雖然貧困人口數字降低了,但貧困深度指數和貧困嚴重指數卻上升。貧困深度指數從2012年3月的1.88%,上升到2012年9月的1.90%。貧困嚴重指數也如此,同期從0.47%上升為0.48%。
在地方天然資源的開發中,更明顯地顯露出貧困和不公正的暗淡景象。天然資源的開發和管理,掌握在一小撮資本家手中,而對人民毫無利益可言。掌權的地方政府沒有負起均衡收入的責任。
在印尼全國各地,由企業開發的天然資源,無論是種植園、森林、林業或是礦產,越來越令人痛心。
除了造成嚴重的自然破壞外,天然資源所在地區的民眾,並沒有感受到其效益。甚至在天然資源非常豐富,並進行大規模開發的地方,恰恰是貧困和饑餓非常嚴重的地方。
企業開發天然資源從加里曼丹和巴布亞蔓延到像東努沙登加拉的小島嶼。這個生態危機的貧困地區,繼續受到採礦業的衝擊。
代表國家的地方政府,幾乎在那裡不存在。地方政府收支預算,更多是被用在公務員的經費,而不是資本支出。
在一些縣市鄉鎮,用於教育和衛生事業的預算比重,只有1.5到6%,而用在地方政府機構的預算比重超過40%。
在一些地方的扶貧計畫,行動與目的不符。貧困數字降得緩慢,就業依然非常困難,促成了一些窮人從事印尼外勞的工作,希望能獲得更合理的待遇。
最近5年,在派出印尼外勞最多的地區,印尼外勞總數上升到3倍。過去東努沙登加拉只有3個縣派出印尼外勞,現在東努沙登加拉全區都派出印尼外勞。雖然許多印尼外勞在國外受到各種問題的困擾和痛苦,但貧困地區居民選擇外勞工作的意願並沒有減退。
兒童和婦女成為貧困的主要犧牲品。印尼產婦的死亡率是東南亞最高的,這是教育程度非常低的因素造成。
聯合國開發署的資料顯示,在印尼每年500萬產婦分娩中,估計約有2萬產婦因為懷孕和分娩的併發症而死亡的。
兒童的情況也不遑多讓。在印尼,幼兒和缺乏營養兒童的死亡率很高。西努沙登加拉省是其中之一。最近3年,有151個幼兒因為饑餓引起的腹部水腫病而死亡。
社會感受到的各種失衡和不公正性,清楚地證明,印尼經濟的快速成長並沒有帶來多大的意義,因為不能解決社會問題。
摘自 印尼千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