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前指出,印尼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都在6%,和去年6.5%相比成長減速,這樣下去恐怕無法達到印尼政府去年宣稱,在2025年前躋身全球10大經濟體的目標。
印尼目前排名全球第16大經濟體,在亞洲落後中國、日本、印度及南韓。相較於尚未走出低迷的歐美經濟,近年來印尼不斷吸引外來直接投資,推動雅加達股市今年以來上漲10%。
渣打銀行去年曾預估印尼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但麥肯錫上周表示2030年前印尼只會達到全球第7大經濟體的規模,如今連OECD也質疑印尼的成長目標,令外界擔心印尼經濟前景。
OECD秘書長Angel Gurria表示:「印尼政府眼前的挑戰除了提高生產力之外,還得設法降低能源補助並提高稅收,才有能力推動基礎建設、社會福利與環境發展。」
印尼2.4億人口中有半數以上年紀不到29歲,且年紀不到39歲的年輕人比重高達60%,意味著印尼正值勞動力充足的人口紅利時期,但OECD預警未來10年這項優勢將逐漸消退。
另一方面,印尼自1999年展開民主政治後迅速實施地方分權,但過程太過草率導致國內經濟環境受到影響。OECD於報告中表示:「地方分權太過倉卒導致國內法規雜亂又缺乏一致性。更令人擔心的是,地方分權使印尼群島決策者增加,相對增加地方官員在決策過程中貪污的機會。」
OECD也建議印尼政府提高礦業公司的營業稅率,並取消先趨產業大型投資案享有的5到10年免稅優惠。所謂的先趨產業包括基本金屬、紡織機械、煉油,以及再生能源與電信設備。
OECD報告另提到,印尼雖然長年支持自由貿易,但2008年底開始實施一連串非關稅貿易限制。OECD表示:「除金融、礦業、石油、天然氣及電力產業以外,印尼對企業設定的外資持股上限普遍低於亞洲其他國家。」
摘自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