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農業與糧食組織資料和基本健康調查結果顯示,當今印尼2.3億人口中有一部分國民缺乏基本營養或營養不良。其實印尼物產豐富,只要政府當局加強宣傳教育,提供經濟援助國民營養不良的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根據2007年基本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印尼全國國民營養不良的問題在5歲以下兒童中最突出,營養不良占5.4%,營養不足占13%,學齡兒童(6-14歲)中,營養不足的男童占13.3%,女童占10.9%。從體重/身高對比來看,育齡婦女(15-45歲)中,慢性精力不足的占13.6%。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資料顯示,印尼居民奶品、肉類、蔬菜、蛋類與魚類的消費量,比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居民少,甚至比東盟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的居民少。印尼國民營養不足或營養不良原因眾多包括貧窮、教育水準低、生活方式陳舊及社會文化落後、對營養一無所知等。而國民營養不良的根源是貧窮。貧窮問題解決了,營養不足或營養不良的問題自然可迎刃而解。當然當局要在國民中加強怎樣提高營養的宣傳教育,因為大吃大喝大魚大肉不等於有營養。
國民體質與國家及民族興旺有密切關係。印尼政府每年都努力改善社會公眾營養,但效績乏善可陳。理想的營養資料是每人每天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是2100大卡,而當今只有1735大卡;每人每天必需的蛋白質是60克 ,而今只達到55.5克 。每月10萬盾直接現金援助不足以改善國民營養的問題。
印尼國民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營養不足外,維生素、礦物質的營養也不良。青少年常有"隱藏性饑餓",青少年常因缺乏鐵質而出現貧血,缺乏鐵質而有貧血症的產婦與小學生各占30%和40%。由於缺乏有關營養的知識或經濟能力問題,使印尼兒童中有不少人得不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有經濟能力和有知識的國民中營養不良者大有人在,原因是飲食不均衡,暴飲暴食或偏食,或為了纖體減肥而節食。有營養的食物不一定是昂貴的山珍海味,有許多廉價的食品也含有豐富的營養,如:蛋、魚、青蛙、香蕉、玉米、木瓜、蓮霧、地瓜、田螺、花生、蔬菜、豆餅等等。
根據調查,印尼居民的肉、奶、蛋、魚、糖、蔬菜、水果的人均消費量確實非常低,鮮奶人均年消費量只有0.5公升 ,2008年全國海河魚類人均年消費量只有28公斤 。這種情況對國民身體健康與智力發展影響極大,政府必須努力發展經濟提高國民收入,扶貧濟困,改善社會公眾營養素質,才能改善全國整體人力資源、素質,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印尼是海洋國家,海產豐富、河產多樣,海產河產營養價值高,應物盡其用大力推廣海產河產的消費。
政府是人民的父母,人民的衣食住行政府責有所歸。當今印尼國內生產總值在5000億美元左右,國民人均收入已達 2000美元,城市高及中等收入家庭已完全有經濟能力改善營養的問題,政府應著重幫助農村貧困難戶家庭改善飲食的營養問題,包括宣傳營養知識、改變國民生活模式,這個工作是長期的要持久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