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毒奶粉事件爆發後,印尼「藥物暨食品監管局」(Drug and Food Monitoring Agnecy; BPOM)於本(97)年9月23日 宣布,暫時停止中國乳製品進口,並將依檢驗結果,再決定是否重新進口中國乳製品。並於同日通令包括Jinwei Yogoo fruit-flavored fermented milk、Jinwei Yogoo plain milk、Guozhen full cream milk、Indoeskrim Meiji gold Monas vanilla flavor、Oreo wafer stick、Oreo chocolate sandwich、Oreo cookie、M&Ms milk chocolate candy、Snickers nugget biscuit、Snickers chocolate various flavors、Dove Choc、Yili bean club matcha red bean ice bar、Yili bean club red bean ice bean、Yili Prestige、Chocliz dark chocolate bar、Yili Superbean chestnut ice bar、Nestle dairy farm UHT pure milk 1 liter、Yili high-calcium low-fat milk beverage、Yili high-calcium milk beverage、Yili pure milk 250 ml and 1 liter、Dutch Lady strawberry flavor、White Rabbit creamy candy、Yili choice dairy frozen yoghurt bar等24類乳製品下架,接受檢驗。上述行動係中國爆發奶粉添加「三聚氰胺」(melamine)造成4名嬰孩死亡及6,240名嬰孩生病後,印尼政府所採取之因應措施。
印尼「藥物暨食品監管局」局長Husniah Rubiana Thamrin表示,雖然印尼進口中國乳製品數量有限,但仍警告消費者要注意某些乳製品包括優格(優酪乳)及冰淇淋等產品有被添加「三聚氰胺」之可能性。並稱這也是該局通令將上述24類乳製品下架,接受檢驗之原因,因為類似產品已在中國被發現有添加「三聚氰胺」,為因應避免類似情形在印尼發生之任何可能性。該局並已通令全國各地區將上述24類乳製品下架,接受檢驗。
印尼「藥物暨食品監管局」已通知進口商上述決定,並獲廠商同意協助回收產品並將結果回報該局。該局將立即進行產品檢驗工作,以確認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印尼雀巢(Nestle)公司發布聲明表示,該公司全部乳類製品都是消費安全無虞,並未含有害物質。該公司產品都是經過例行管控,並保證符合印尼當地標準及該公司標準。
印尼食品及飲料生產者協會主席Thomas Darmawan亦表達與雀巢公司相似之看法,稱消費者不應恐慌,因為自中國進口之乳製品在印尼市場佔有率極少,印尼一年進口約25萬至30萬噸奶粉,大部分係從澳洲、紐西蘭及加拿大進口。
印尼當局對市面所銷售中國製造的含奶飲食品進行檢驗結果,已發現12種產品的確含有三聚氰胺;這些產品其中6種是擁有進口執照合法輸入的,其餘列屬非法進口貨。
印尼衛生部長Siti Fadilah Supari日前在藥物與食品監督署主任胡斯妮亞陪同下宣佈,檢驗出含有三聚氰胺的12種從中國進口的奶制飲食品中,6種有向藥物與食品監督署註冊,包括國珍牌奶粉,Oreo牌兩種枝條型薄餅,M&M's牌巧克力奶糖果和奶油巧克力,以及Snicker's牌奶油硬薄餅,這些產品被發現含有三聚氰胺8.51ppm至945.86ppm之間;至於也被發現含有三聚氰胺的其他非法進口中國乳製品,其中4種是奶豆漿,另兩種是白兔牌糖果。
她表示,所有含有三聚氰胺的中國乳製品必須立即加以銷毀,今後若發現仍有人進口,將被判處5年以上監禁或處以20億印尼盾(約2.1萬美金)的罰款。
Siti Fadilah Supari部長除要求出國旅遊的印尼國人勿攜帶上述中國產品入境外,也籲請印尼國人不要消費新加坡當局日前公佈含毒的13種中國飲食品。她說”我們擔心邊界地區居民或正在新加坡購物的國人,一不小心會買到這些違禁飲食品”。當局於24日下令暫時停止銷售28種疑似含有三聚氰胺的中國所製食品,爾後又公佈對已經註冊的19種產品進行檢驗,由於這些產品商標與印尼國內某些產品品牌雷同,因而引發國內廠商恐慌,有的在媒體大打廣告,宣告其產品與中國產品完全不同。
Siti Fadilah Supari部長在記者會上特別指出,印尼國內生產的奶粉和奶品完全沒有採用來自中國的奶原料,它們使用的奶原料是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進口,所以不必擔心會含有三聚氰胺,民眾可以安心消費。
印尼飲食業公會方面則認為,主要是要防止生產同樣品牌產品的國內廠商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