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財政部長Sri Mulyani 在本(2007)年5月8日 在日本東京舉行ASEAN+3的記者會上表示,「近來東南亞國家外資大量湧進,相關國家貨幣不斷升值,此種情形與1997年金 融危機形成前的情形很類似」,上述說法讓一般人解讀印尼財政部長擔憂該國可能發生金融問題。
由於1997年的金融危機,不但使雅加達證交所綜合指數下挫至300點,印尼幣值貶值至1美元兌換16,700印尼盾,並且引發生嚴重排華之暴力與破壞事件。此種難以揮去的陰影,致使有任何風吹草動的消息,在印尼都會引起不小的波瀾。
故而印尼中央銀行總裁Burhanuddin Abdullah、經濟統籌部長Budiono、貿易部長Mari Pangestu立即分別強調,依據各種不同的數據顯示,印尼經濟與金融情勢健全,各界無須擔憂印尼會再發生類似1997年金融危機。此外,財政部長Sri Mulyani亦出面澄清,當時記者可能誤會渠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從印尼總體經濟情勢表現來看,如印尼財政部長前時在國會所做的報告,去(2006)年實際經濟成長率為5.5%,本年上半年,印尼經濟成長約達5.87%,而下半年將提高至6.61%以上,今年所設定6.3%的經濟成長目標應該可以達成。
在通貨膨脹方面,印尼中央統計局表示,去年全年通貨膨脹率為6.6%,今年上半年之通貨膨脹率僅2.08%,可順利達到7%以下之預定目標。如果今年物價漲幅能控制在6%以下,則明(2008)年的通貨膨脹有望降至4%至6%之間。鑒於國內物價上漲趨勢減緩,印尼中央銀行乃於7月5日 宣布調降基準利率,由8.5%調低至8.25%,以期進一步刺激消費與投資與經濟成長,而此係去年5月以來第13度降息,此可印證印尼經濟體質確實已漸改善。
在投資方面,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的統計資料指出,今年上半年核准之國內投資金額為115.36兆印尼盾,較去年同期之67兆印尼盾成長72.17%(國內企業增加投資於紙業、紙製品及印刷工業);核准之外國投資金額為23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之59.7億美元相比,遽增301.67% (外資增增加在化學、化工產品、藥品、機械等方面的投資)。此可以顯示,國內外投資者對印尼整體經濟逐漸恢復信心,國內、外投資的大幅增加,將可對印尼經 濟成長有莫大的助益。
另外,本年5月份,印尼銀行放款達118兆印尼盾(約1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6%,貸放比率上揚至65%,壞帳比率則下降至3.1%,亦可見企業對外來發展看好的信心增強。(目前印尼盾存款利率約6%至8.5%,放款利率約14%至16%)。再者,2009年總統大選將至,故2007年下半年起,政府將會逐漸大幅增加公共建設支出,此將可更有利於經濟的活絡。
對外貿易方面,依據印尼財政部的估計,本年上半年出口金額為55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印尼政府設定之本年出口成長目標為20%);進口金額為3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累計本年上半年,貿易順差可達170億美元左右。
由於印尼盾持續升值,加上雅加達股價指數不斷創新高,於5月中旬,印尼盾曾達1美元兌換8,800印尼盾之水準,而且如果印尼央行不介入,可能升值更多。故對於印尼幣最適位應為何種水準,引起一些爭論,對於出口商而言,希望維持在1美元兌9,000-9,500印尼盾的水準,進口商則為8,500-9,000印尼盾。印尼央行副總裁Miranda Gultom則指出,目前印尼盾幣值與經濟成長及通貨膨脹有良好的關聯,若印尼盾升值1%,則有利經濟成長0.05%,降低通貨膨脹約0.07%。
中央銀行總裁Burhanuddin Abdullah則解釋說,目前印尼約有54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而且持續增加中,而1997年時僅有170億美元,據估計熱錢流出最多時段可達到100億美元,央行有充足的能力因應這些問題。再者,印尼盾的升值並不一定完全是因為熱錢流入所引起,因為對美元來說,由於美國經濟相對不如其他國家,故許多亞洲國家的貨幣均對美元升值。
今年3月間,世界銀行前時前發布兩年一次的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al Update” 報告,在該份報告有關印尼經濟情勢部分指出,印尼的經濟不但已從亞洲金融危機中脫出,並且漸漸邁入平穩。6月底,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亦肯定印尼經濟正面的成長,並從將印尼的評等從「stable」調為「positive」。Gallup於6月間的調查顯示,印尼大部分企業領導者對未來經濟的發展持正面的評估。
以上資料,可讓我們掌握印尼未來經濟發展方向,應係正面且可有持續的成長。一般觀察家也認為印尼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高,除了因為印尼經濟體質較上次金融危機時好許多之外,印尼也對防範未然有所準備,並成立跨部會的單位,以監控相關情勢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但我們仍須注意一些可能影響的負面因素。
* 幣值升值:外國游資大量購買短期政府或企業債券、股票,估計金額達706兆印尼盾,去年此種游資流入印尼達1,269.7億美元,流出1,119億美元,只有150億美元留在印尼。外國游資不但使得印尼股市不斷創新高(7月10日達2,285點高位),印尼幣值也不斷升值,升值將影響出口競爭力。另外,熱錢的流入,也埋下股市與房市泡沫危機的種子。如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研究部主任Iman Sugema所指出者,雖然印尼經濟情勢不差,但目前外資進入印尼都只是短期資金,並沒有真正投資到產業,因此無助於經濟實質的發展。
* 製造業經營不易:印尼製造業設備使用率僅達50-60%,探究其原因在於油、電、瓦斯、工資等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加上勞動法過於保護勞工,造成經營與管理諸多的困擾,此外,由於官箴不佳,走私貨品大肆鯨吞市場,嚴重影響印尼產業的長期發展,也終將會影響製造業的投資意願。
* 進出口產品結構待改善:雖然印尼有外貿盈餘,但分析進出口產品結構,進口多為日用品與一般消費品,出口產品中,工業產品的比例偏低,而以農產品、礦物、石油、瓦斯等原物料為主,出口金額大幅成長所帶來的貿易順差,實係肇因於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所致,故印尼製產品的競爭力,並不如其他東南亞國家或中國製之產品。(今年第一季國內外船務量,與去年同期相較減少9.81%,從4,466萬公噸降至4,028萬公噸)。
* 貧窮問題:失業率雖然從去年8月的10.28%降為9.75%減少384,000人,但依據世界銀行7月11日 所發佈的報告顯示,印尼「貧窮人口」的定義為「每個月生活費不足166,697印尼盾(18.53美元)者」,目前計有3,717萬人(去年為3,930萬人),約為總人口15.5%。如果以每日收入不足2美元的水準來分析,則有1億878萬人(其中69%生活在鄉村,64%投身於農業,55%未達基礎教育水準),只有1%的人口每月收入可以超過250萬印尼盾(約270美元),換言之,印尼有將近五成的人民,其收入實在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所需,這些人幾乎沒有多少購買力。因此,一國人口多寡所代表國內消費市場大小的說法,對印尼市場而言,必須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評估。是故,如何富足百姓以擴大內需市場,亦為印尼政府宜努力的方向。如世界銀行的報告所指出的,印尼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以及貧富懸殊問題嚴重,若無法積極改善,有可能會導致社會與政治問題,進而影響社會安定與經濟成長。由於基本民生物資如食油、煤油、汽油、米、糖、電等民生必須物資價格高漲,許多人士認為,政府所公布的通貨膨脹數據,並無法反應廣大老百姓的實情與感受。另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印尼每100萬人只分配到130位醫生,(菲律賓則為580位醫生,印度則為600位醫生),如此使得貧窮人口所處的衛生環境及所擁有的生活水準,比其他國家的情形更為低落。
* 法令不明與行政效率不佳:中央與地方法令執行標準不一,增加投資者許多困擾與額外負擔。行政效率不佳所造成的行賄文化,令外資與企業界無法掌握「廠外經營成本」,有時嚴重影響經營與管理績效。(國際透明組織2006年11月之報告指出,以貪污係數指標來看,印尼排名第130位)。
* 基礎建設問題令投資者裹足:印尼道路不足(目前即使印尼政府想要興建道路或相關設施,已發生道路用地徵收困難情形)、水、電供應不足(46%人民尚無電力供應,而每年電力需求卻成長7-9%;49%人民無乾淨的用水)、缺少下水道設施造成嚴重淹水、無垃圾處理與焚化設施造成環境與空氣污染、港口設施不佳(75%船貨需由新加坡或馬來西亞轉運,此種不必要的轉運使每年出口損失達7億美元),以上均是在印尼投資製造業所需面臨的問題。(依據World Economic Forum 在2006年Global Competitive Index 資料顯示,在有關基礎建設方面,於125個受調查的國家中,印尼排名第89,斯里蘭卡排名76,越南排名第83)。故世界銀行於本年7月11日 在美國華府 所公布的報告強力建議,在改善水、電供應的基礎建設方面,印尼政府每年至少應當編列60億美元的預算。
為了進一步吸引外資,印尼國會於2007年3月29日 通過新投資法案,修正要點為:外國投資者與本國投資者有相同之待遇;土地開墾權達95年(現為35年);建築權為80年(現為30年);土地使用權為75年(現為25年);外國投資者可自動取得2年之居留簽證,如連續居留四年,可提升至永久居留;並有稅務獎勵,包括所得稅、進口稅及加值稅等之減免。
另外印尼政府已擬妥新版投資負面表列草案,初步情形如下:
* 完全不可投資的產業:(1)博彩業。(2)電視與廣播電台。(3)會破壞環境的化學原料工業。(4)含酒精的飲料工業。(5)非鐵類的基本金屬工業。(6)天然石或礁石工業。(7)航海設備。(8)博物館。(9)歷史遺產。(10)航空交通導航。
* 外資不可投資的營業部門:(1)電影製片與發行。(2)錄音廠。(3)利用天然森林木材。(4)挖海沙。(5)製藥與配藥原料大買賣。(6)傳統藥物。(7)西藥房。(8)退休資金。(9)人民信貸銀行。(10)外幣買賣。(11)私人廣播機構。(12)報業。(13)零售業。(14)結構資訊服務業。 (15)房地產中間商。(16)印尼勞工服務業。(17)武器與炸藥生產。
* 外資可進入但股權受限定的策略性部門:(1)保險業及其同類企業,可擁有80%股權。(2)普通銀行與回教教規銀行,可擁有99%股權。(3)資金市場中 間商,可擁有99%股權。(4)高速公路,可擁有95%股權。(5)飲用水企業,可擁有95%股權。(6)農園,可擁有95%股權。(7)電信企業,固定 網可擁有49%股權,移動網可擁有65%股權。(8)各種媒體服務業,可擁有49%至95%股權。(9)交通部門,從貨運至空運,可擁有49%股權。(10)引爆原料工業,可擁有49%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