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屬下的泛印銀行(Panin Bank)的收入節節上升,在2007年的收入為7.44億美元,2008年上升至9億美元,在印尼100大集團中排名第25。在2009年及2010年收入在增至12億美元,2011年收入增加至15億美元,2012年再增加16.5億美元,在印尼100大集團中排名28。泛印銀行在印尼的銀行中是名列第7大的銀行,該銀行業績亮麗,成為大財團覬覦收購的對象。
在本地出版的《環球亞洲》雜誌的2012年印尼150富豪榜,李文明的淨財富是8.85億,排名32;在2013年的排名榜,他的財富增加至12.6億美元,排名第27。
李文明(Mu'min
Ali Gunawan)祖籍福建莆田。1939年生於東爪哇任抹(Jember)。曾受華文和印尼文學校教育。1957年高中二年級時,移居雅加達,跟隨姐夫李文正。
原來李文正在1938年也就是9歲的時候,其母病逝後,因家有兄弟姐妹5人,他被同鄉的王十二妹收為養子。王十二妹就是李文明和李文光的母親,從此李文正便和李文明兄弟結下親密關係,李文正又成為他們的姐夫。
1958年高中畢業後,李文明先後在雅加達金融學院、印尼工商管理研究所、工商管理教育和培訓機構深造,並協助姐夫經營進出口貿易。
1961年,任杜邁(Dumai)航運公司經理。1965年,在姐夫的支持下,收購雅加達印尼工商銀行(PT. Bank Industridan Dagang Indonesia)。
在1970年印尼銀行開始出現問題,由於缺乏流動資金。有很多銀行倒閉,無法生存。李文明在這個情況下也一籌莫展,非常艱辛。然而,在聽取當年印尼央行行長Radius Prawiro的意見後,李文明通過合併,使到銀行得以生存,也成為印尼銀行合併的第一個例子。
李文明將印尼工商銀行與兩家銀行合併—繁榮銀行(Bank Kemakmuran)和工業銀行(Bank Industri Djaja)。在這三家銀行合併後沒多久,李文明在姐夫李文正和自己的弟弟文光,朱南權等股東的協助下又接管四家銀行-阿巴迪查也銀行(Bank Abadi Jaya),林卡哈達銀行(Bank Lingga Harta),蘇拉維西經濟開展銀行(Bank
Pembangunan Sulawesi),和經濟開發銀行(Bank Pembangunan Ekonomi)。這些銀行合併成為泛印銀行,由李文正擔任總經理多年。
李文正和朱南權等退股後,李文明和兄弟文光遂成為銀行的主要股東,由李文明出掌大權。目前他退居幕後,擔任該銀行的顧問。
該銀行是印尼第一家通過合併而成立的私營銀行,在1982年12月也成為第一家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印尼私營銀行。
泛印銀行在早期發展的階段,出現合併後的問題。在1980年中期,銀行一度管理不善,不良貸款增加。於是李文明高薪聘請專門人才來管理銀行,注入新的動力,成功扭轉銀行由虧轉盈。
到80年代中期,公司已發展為泛印集團(Panin Group)。當時該集團擁有31家企業,以經營銀行為主,兼營保險、房地產、紡織、航運等。在房地產方面,該集團成為雅加達首都特區興建高級公寓的十大企業集團之一。在1996年《福布斯》雜誌估計該集團擁有財富5億美元以上。
自1991年開始李文明擔任泛印證券公司(Panin Sekuritas)總裁,2000年開始,李文明擔任泛印人壽保險公司(Panin Insurance)總裁,自2001年起也擔任泛印金融公司總裁。
當年泛印銀行在印尼73家銀行中最強大的之一,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仍然可以繼續運作無需資產重組,因為它擁有總資產價值超過13.6兆印尼盾,在1998年底被授予A級銀行。
在1997年,其利潤還達到1460億印尼盾,1998年的利潤稍低1180兆印尼盾。可見銀行的管理是非常的謹慎。
在經濟危機期間,印尼政府選擇泛印銀行作為刺激幾乎陷於停頓的經濟活動。印尼政府決定提升該銀行為國內出口商和經銷商提供信貸的銀行之一,信貸資金由印尼政府支持。
泛印銀行逐漸發展成長為一家控股公司,成為一個大集團,集團的子公司超過30家。泛印集團的旗幟下,其附屬公司主要從事融資,如銀行、人壽保險、火災保險、海上保險、船舶租賃。此外,李文明也開發多家控股公司經營貿易及投資領域、紡織行業和木基行業;此外還有一間鋼鐵工廠、石化工廠、房地產、飯店和餐館、娛樂中心和航運等。
泛印集團海外附屬公司有在香港的泛印國際金融公司,新加坡的泛印國際信用私人有限公司在瑙魯。(Nauru)泛印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泛印銀行現目前是印尼第七大銀行,市場價值達28億美元,在市場上對投資者是很有吸引力,因在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裡,它是為數不多的銀行資產在不斷增加。該銀行在全印尼擁有389家分行,1萬8千台提款機。在新加坡設有一個代表處,在開曼島(Cayman Islands)有一個分行辦事處。總部設在雅加達,共有6969名員工。
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最近對印尼的銀行描繪了一幅樂觀的前景,儘管市場有些擁擠。印尼的銀行利潤高於東南亞其他國家,因此泛印銀行成為一些外國大財團想收購的目標。
路透社報導稱,李文明家族在泛印銀行持股46%,市值可達13億美元,但收購者出價低於李氏家族的預期。這些擬收購該銀行的有私募資金MBK夥伴(MBK Partners)、澳新銀行(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以及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不過澳新銀行已經持有澳新銀行的38.5%的股權。
2012年4月9日李文明接受路透社記者訪問時說, 他還不希望出售他在泛印銀行的46%的股權,因為銀行業務仍然強勁。當時新加坡的東南亞最大集團星展集團出價收購印尼金融銀行的消息傳出後,市面上便盛傳下一個將出售的銀行將是泛印銀行。
當時他對路透社記者說:“我們還沒有想到要在今年出售銀行。增長仍然良好,資金也很強勁”。該社報導說,出價者要收購泛印銀行者所提出的價錢不夠高。李文明說,泛印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為17%高於水準。
他說:“去年我們有研究,一旦有一天我們要在某個價位出售。我們只是要檢查和看看價格。”當時他說,星展集團獻議收購印尼金融銀行的價格是股票溢價的52%,或帳面價值的2.6倍。他說:“金融銀行的價格太便宜了。”
以此價格相比,馬來西亞的馬來亞銀行收購印尼國際銀行(Bank International Indonesia)是帳面價值的4.7倍,而滙豐銀行在2008年支付4.2倍收購經濟銀行(Bank
Ekomomi Raharaja)。
泛印人壽保險公司是成立於1974年,1983年在雅加達股票交易所上市。截至2012年12月擁有資產3.9兆印尼盾,4200億印尼盾資金。人壽保險在印尼有極好的前景,因為印尼2億4千萬的人口有94%的人口在65歲以下,而日本是77%。印尼的壽險保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發展空間非常大。
日本第一人壽保險公司(Japan’s Dai-ichi Life Insurance Company)於2013年6月同意購買有李文明家族控制的泛印壽險公司的40%的股份,代價是3.3兆印尼盾(約合3.4億美元)。
這是日本金融公司渴望進入印尼的利潤豐厚的金融市場的最新行動,根據該協定,第一壽險將購買泛印壽險發出的5.337億股新發行股,相當於泛印壽險股份總數的5%。然後,這家日本公司將收購泛印國際公司,通過這家公司後將有效控制泛印壽險的35%股權。
第一壽險公司主席渡邊光一郎說:“投資泛印壽險是基於該公司的核心成長戰略,加強在亞太地區的海外壽險業務。”第一壽險公司目前業務已在越南、印度、泰國和澳洲發展。
李文明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因為因緣際會使他走入印尼的銀行業,也因為當年銀行業面對缺乏資金的情況下聽取勸告,前後合併7家銀行,把泛印銀行壯大起來,成為印尼銀行史上第一位成功進行銀行合併的第一人,也是印尼第一家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銀行。
摘自 印尼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