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雅加達Sudirman大街有一棟標誌性的建築物Wisma Dharmala Sakti,它是在1987年由著名設計師Paul Rudolph,這棟以熱帶風情為主題的建築,樓高24層,每一層都有四面突出的菱角,這次棟建築的設計圖還於同年在美國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展出,顯示出這是劃個時代的代表性作品。




這棟大廈是大馬集團(Dharmala Group)的總部大廈,大廈主人是已故吳家熊(Suhargo
Gondokusumo
),今天這棟大廈仍舊是屬於大馬集團,已經由他的兒孫輩們掌管。




2007年,大馬集團在雅加達北部海濱Pantai Mutiara發展一個龐大的物業計畫,名為“賽舟會”(Regatta),其中四棟已完成的建築,外表的形狀猶如一艘風帆,它是著名的杜拜的阿拉伯塔設計公司WS Atkins Consultant所設計,這也是屬於地標性的建築與Sudirman大街的大馬集團總部大廈可說是互相映輝,增加雅加達的無限魅力。




從這兩棟建築可以看出大馬集團是具備創意十足和與時並進的集團,領導人也具有新思維。




大馬集團的故事要從吳家熊說起,吳氏於1925年出生在福建泉州鯉城區浮橋鎮新步村。出身貧困家庭,兄弟姊妹眾多,生活十分艱苦。吳家熊在五兄弟中排行最小;三歲時,父母雙亡,由大姊及親戚撫養成人。他的長兄吳家泰較早到印尼謀生,因此他在1948年到印尼泗水投靠兄長。




吳家熊在生前回顧往事時,他總是說:“那時候,我們家鄉人多工作少,很難找到工作,我們家又窮。所以我要離鄉背井,到外地謀生。那年頭,家鄉的境況著實淒涼……




可是,當時吳家泰自己也還是個窮移民,吳家熊在他哥哥家裡只寄住了一個多月,就要自己出外覓食,憑著一身氣力,在別人的田地上做幫工,收成的季節,就幫著東家賣米。這樣捱了四個年頭,到了1953年,也就是27歲的時候,被一家叫做東興貿易公司的聘為店員,“職責是替公司從各地農民處採購大米”。




找到這份工作,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機會,所以非常勤奮。工作了一年他手頭上已薄有積蓄,在泗水Kembang Jepan找了一個只有兩個房間的小辦公室,開設了他的第一家公司-萬順公司(N.V. Mausur)經營洋蔥、乾椰肉、馬鈴薯和香料買賣,生意還算不錯,這時他也成家立室,還先後生了三個兒子。




經過13年的經營,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包括出入口和貿易。可是好景不常,1967年,泗水發生排華暴動,市場一片亂糟糟。吳家熊把公司交給不願出走的長兄,自己帶著家眷跑到雅加達。一家人在當地唐人街的一家小旅館安頓下來之後,吳家熊在Roa Malaka街租了一個辦公室,重新做起貿易生意來。這是吳家熊生命裡的第三個轉捩點。打這時起,他的生意一帆風順,公司越開越多。




1968年新秩序時代,吳家熊曾經是印尼及國家糧食後勤署(BULOG)負責糧食及生活必需品的採購代理商之一。




吳家熊經營的商品貿易一定利潤甚豐。在70年代裡,當石油價格還兀自上升的年頭,他手頭上已有足夠的積蓄,在雅加達和泗水兩地大舉投資地產。




吳家熊的主力艦大馬集團,在開始時是他和朋友朱南權等所創立,初以農產品貿易及加工為主。後來的業務發展到動物飼料行業。貿易部門的農產品,特別是木薯、咖啡和椰肉,以及香料如辣椒等種植產品出口。這些產品大部分是出口,因此具有良好的前景。




1979年他的長子吳瑞賢(Suyanto Gondokusumo)自美國學成歸來後,逐步發展成為多元化,以金融、地產、貿易為主的集團。在80年代高峰時期在印尼擁有九家上市公司,在當年的總市值達到3.55億美元。整個集團擁有200多家公司。




大馬集團在當年的業務分為五個重心:金融、農業工業、房產業、電子、消費服務。在金融的業務是由Dharmala Sakti Sejahtera進行,經營銀行、金融、證券及投資顧問服務。此外也與英國保險集團Sedgwick合租公司,經營保險及風險評估業務。




90年代,該集團在房地產業的發展令人矚目。隨著注入兩家地房產公司Dharmala LandTaman Harapan Indah,子公司大馬置地(Dharmala Intiland)以成為雅加達股市最大的房地產公司。




92年初,大馬置地在泗水Babakan開發新的衛星市鎮,在200公頃土地興建700多間豪華房屋。隔年在東爪哇也發展物業和工業區。




在雅加達北區海濱珠城(Pantai Mutiara)是重點的房屋發展地區,是一個住宅、康樂及遊艇設施綜合計畫項目。




大馬集團與泰國盤谷銀行在印尼和泰國亦有相當緊密的合作關係,範圍包括房地產、金融及旅遊。雅加達的盤谷銀行大廈屬於大馬集團所有。




1995年大馬集團把香港大馬國際有限公司(DMT International Hong Kong)嘉洋投資(中國)等合併為香港大馬集團,在當地上市,這是該集團在香港、菲律賓和中國的旗艦。




吳家熊在90年代在印尼開設那麼多家公司,究竟資金是怎樣來的呢?吳家熊回憶說:“我們賺了錢就儲起來,再用積蓄去開辦新公司。沒有,我們與政治人物真的沒有什麼特殊關係。我寧願把生意與政治區分開來。沒有,我們也沒有什麼後臺。”




他說:我常教導兒子,勤奮與信用比利潤更重要。商家看重信譽,那是他的本錢。一旦失去這份本錢,在別人眼中成為一個沒有信用的人,他就完蛋了。




吳家熊強調信諾,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集團以為名倒也合適。不過,吳家熊說取名大馬,是因為他們一家人都喜愛馬匹。公司總部的接待室以及吳與長子端賢的辦公室內,都懸掛著駿馬奔騰的油畫。




對於吳端賢而言,馬是一種有效率,有衝勁的動物。事有湊巧,大馬集團的第一家公司成立於1954年,恰好是馬年。




90年代中期,吳家熊已把集團的韁繩交給兒子、侄兒等人去執掌。他當年說:“他們(兒子與侄兒)都受過高等教育念過大學,學會了經商所必需的本領。而且,集團的決策都由董事局共同制定,每個董事都有發言權,凡事都由集團決定。”




吳家熊本人讀書不多,但三個兒子都曾留學美國,除了三個親兒子端賢、端陵(Dwiyanto)和端星(Trijono)之外,他還有兩個養子。他們少時都被送到新加坡去念華文小學和中學,吳的兩個侄兒(長兄家泰的兒子)端華(Hendro  Santoso)與端平(Slamei Sabtoso)也是受華文教育的。因此,吳家兩代的華文程度都不錯,這在印尼其他華人富豪家族中是比較少有的。




吳家熊共有五子,三個親生兒子都是大馬集團的主腦;在集團內擔任重要的職務。吳的長兄家泰的兩個兒子亦任職於集團,而且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吳端賢是吳家熊的長子及準繼承人。現年67歲,在新加坡華中初級中學畢業後,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經濟學;1979年學成回國,便在大馬集團協助父親。




吳端陵(Dwiyanto
 Gondoksumo
)是吳家熊的次子,現年41歲。他酷愛烹飪,集團屬下的特許經營連鎖速食店California Fried Chicken由他一手策劃。他也是南加州大學畢業生,主修商業管理。




吳端星(Trijono
Gondoksumo
)是吳家熊的幼子,他是Genung Sewu集團主席吳瑞基(Dasuki Angkosubroto)的女婿。畢業於南加州大學,主修市場學。




吳端華(Hendro
Santoso Gondokusumo
)是吳家泰的長子。1966年在東爪哇Malang市的華文中學畢業,同年,加入吳家熊的公司。33年來,他一直是吳的左右手。




吳端平(Slamet
Santoso  Gondokusumo
)是吳端華之弟。在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畢業後(主修財務及商業),即加入大馬集團,擔任金融方面的工作,後亦涉足貿易業務。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大馬集團也受到重創。在集團的五項主要支柱,其中地產、建設和金融受非常嚴重的打擊。但大馬集團是一家領先的企業集團,尚有足夠的餘力應付難關。在2000年的5家公司宣佈破產,幾經波折和煎熬,大馬集團終於走出陰霾,東山再起。




2007年大馬集團在雅加達北部Pantai Mutiara發展一個龐大的物業計畫,名為“賽舟會”(Regatta),該專案是有大馬集團屬下的Dharmala IntillandGolbal Ekab公司合作的,他們合租的公司名稱是Badan Kerjasama Mutiara Buana (BKMB)




BKMB的計畫,這個地區將包括10間公寓、豪華酒店、水上樂園、兩個服務式公寓。該項目開發面積11公頃,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完成。BKMB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開發商計畫建造四幢公寓大樓。第二階段將側重於未來三年塔樓。最後階段將是飯店、服務式公寓,最後三棟公寓大樓。其中四棟已完成的建築,外表的形狀猶如一艘風帆,它是著名的杜拜的阿拉伯塔設計公司WS Atkins Consultant所設計。在計畫完成後,這個地區將成為與杜拜的阿拉伯塔、吉隆玻的雙峰塔一樣負有盛名。




大馬集團目前的大部分業務由吳家熊的孫姪輩們打理了。吳家熊於201092日在新加坡辭世,享年85歲。他的長子吳瑞賢說,他的父親在退休後愛打太極及高爾夫球。但在七、八年前跌倒後,就經常進出醫院。




新加坡《新明日報》在報導這項新聞時聲稱,大馬集團的資產10億美元。


摘自 印尼訊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kok Indonesia 的頭像
    Rokok Indonesia

    Rokok Indonesia 的部落格

    Rokok Indones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